锦旗,承载一份真情与肯定
锦旗的背后是肯定、是荣誉
也是沉甸甸的“医患情谊”
近日
黔南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收到两名患者及患者家属
分别送上的锦旗
其中到底有怎样的医患情谊?
今天跟着州小医的
一起走进锦旗背后的故事
......
“性命攸关,刻不容缓”,神经外科团队立即为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在手术麻醉科的通力合作下,黄英文主任医师顺利为患者完成全身麻醉下支架保护下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术后患者转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
正在大家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患者病情急转,出现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脑积水等情况。神经外科团队再次为患者行脑室外引流释放血性脑脊液降低颅内压,插管上呼吸机纠正呼吸衰竭等救治,术后第三天,患者顺利脱机转出但出现了言语、肢体肌力下降等神经功能损害表现。
经过抗感染、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等治疗,为降低患者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神经外科为闫叔叔制定了个性化神经功能早期康复训练方案。在医务人员精心治疗及其家属的共同努力下,患者身体机能逐步恢复,经过神经功能早期康复训练,闫叔叔从瘫痪在床到可以独立行走,自行完成洗漱、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活动。为表达感激之情,在出院之际,闫叔叔及家属送来锦旗表达感谢。
第二位患者唐阿姨头痛四天入院,入院时蛛网膜下腔出血已经不典型,DSA证实前交通动脉瘤非常微小,动脉瘤仅仅1.5mm大小,手术难度非常大,术中破裂出血危及患者性命。
“微小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属于神经外科难度大、风险高的手术,需在患者的大脑深部寻找一颗颗如麦粒大小的动脉瘤,整个过程中随时可能面临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导致二次脑损害而产生不良后果。术中更要格外小心的是,动脉瘤周围的血管骚扰或刺激,可能进一步加重血管痉挛甚至闭塞,从而影响相应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产生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副主任黄英文介绍道。
经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及讨论,神经外科手术团队小心翼翼地拆除患者颅内“定时炸弹”。经不懈努力,微小的“不定时炸弹”被成功拆除,手术成功。术后患者神志清楚,言语自如。经神经外科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患者顺利康复,肢体及语言功能无异常,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生活完全自理,目前已康复出院。
医疗服务,为患者健康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