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黔南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曾安宁主任带领的结构性心脏病团队成功为一名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钙化的老年女性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该手术在黔南州尚属首例,它标志着黔南州人民医院心血管介入手术已覆盖所有领域,填补了黔南州TAVR技术的空白,成为贵州省地区级医院中少数几个无专业盲点的团队。
该患者73岁,体重48公斤, 因“反复胸闷、气促3年,加重1月”入院。经检查发现,患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反复胸痛不适,心界向左扩大,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杂音,平均跨瓣压差79mmhg,峰值流速5.9m/s,是完全符合行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适应症的患者。
术前,在陈林副院长主持下,心血管内二科与手术麻醉科、胸心外科、重症医学科、医学影像科、介入医学科、护理部组成多学科会诊团队,充分探讨手术方式和风险以及术中工作安排,并进行术前推演,确保手术安全。术中,在多学科医务人员的紧密配合下,心血管内二科成功为该名患者完成了黔南州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术。术后经心血管内二科医护团队专业治疗及精心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主动脉瓣狭窄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据悉,在中国60岁以上患病率近4%,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等临床表现,是引起老年人心力衰竭和猝死的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对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行开胸瓣膜置换术,但手术风险高、创伤大。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不需要开胸,经股动脉穿刺,将特制的人工瓣膜送到主动脉瓣的位置,来代替原来有病变的主动脉瓣,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随着心血管诊疗技术水平飞速发展,筛查出越来越多主动脉瓣狭窄病患者。黔南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在提高诊疗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定“手术方案全局化,术中操作精准化”,提升了手术效率和安全性,为心血管团队开展高难度的复杂手术提供强有力保障。